锌合金熔炼
一、熔炼过程的物理、化学现象
合金熔炼是压铸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,熔炼过程不仅是为了获得熔融的金属液,更重要的是得到化学成分符合规定,能使压铸件得到良好的结晶组织以及气体、夹杂物都很小的金属液。
在熔炼过程中,金属与气体的相互作用和金属液与坩埚的相互作用使组分发生变化,产生夹杂物和吸气。所以制订正确的熔化工艺规程,并严格执行,是获得高质量铸件的重要保证。
1. 金属与气体的相互作用
在熔炼过程中,遇到的气体有氢(H2)、氧(O2)、水汽(H2O)、氮(N2)、CO2、CO等,这些气体或是溶于金属液中,或是与其发生化学作用。
2. 气体的来源
气体可以从炉气、炉衬、原材料、熔剂、工具等途径进入合金液中。
3. 金属与坩埚的相互作用
当熔炼温度过高时,铁质坩埚与锌液反应加快,坩埚表面发生铁的氧化反应生成Fe2O3等氧化物;此外铁元素还会与锌液反应生成FeZn13化合物(锌渣),溶解在锌液中。铁坩埚壁厚不断减薄直到报废。
二、熔炼温度控制
1. 压铸温度
压铸用的锌合金熔点为382 ~ 386℃,合适的温度控制是锌合金成分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。为保证合金液良好的流动性充填型腔,压铸机锌锅内金属液温度为415 ~ 430℃,薄壁件、复杂件压铸温度可取上限;厚壁件、简单件可取下限。中央熔炼炉内金属液温度为430 ~ 450℃。进入鹅颈管的金属液温度与锌锅内的温度基本一样。通过控制锌锅金属液温度就能对浇注温度进行准确的控制。并做到:① 金属液为不含氧化物的干净液体;② 浇注温度不波动。
温度过高的害处:
① 铝、镁元素烧损。
② 金属氧化速度加快,烧损量增加,锌渣增加。
③ 热膨胀作用会发生卡死锤头现象。
④ 铸铁坩埚中铁元素熔入合金更多,高温下锌与铁反应加快。会形成铁-铝金属间化合物的硬颗粒,使锤头、鹅颈过度磨损。
⑤ 燃料消耗相应增加。
温度过低:合金流动性差,不利于成形,影响压铸件表面质量。
现在的压铸机熔锅或熔炉都配备温度测控系统,日常工作中主要是定时检查以保证测温仪器的准确性,定期用便携式测温器(温度表)实测熔炉实际温度,予以校正。
有经验的压铸工会用肉眼观察熔液,若刮渣后觉得熔液不太粘稠,也较清亮,起渣不是很快,说明温度合适;熔液过于粘稠,则说明温度偏低;刮渣后液面很快泛出一层白霜,起渣过快,说明温度偏高,应及时调整。
2. 如何保持温度的稳定
① 最佳方法之一:采用中央熔炼炉(图4-3),压铸机熔炉作保温炉,从而避免在锌锅中直接加锌锭熔化时造成大幅度温度变化。集中熔炼能保证合金成分稳定。
② 最佳方法之二:采用先进的金属液自动送料系统(图4-4),能够保持稳定的供料速度、合金液的温度及锌锅液面高度。
③ 如果目前生产条件是在锌锅中直接加料,建议将一次加入整条合金锭改为多次加入小块合金锭,可减少因加料引起的温度变化幅度。
把水口料等另外重熔,是为了将氧化锌和液体合金中有效的分离开,熔炼中须加入一些溶剂,铸成锭后使用。
电镀废料重熔中注意将镀层物质与锌合金分开,先将电镀废料放入到装有锌合金熔体的坩埚中,这时不要搅动熔体,也不要加入熔剂,利用镀层物质熔点高,镀层不会熔入合金中,而会在最初一段时间内浮在熔液表面,当全部熔化后,让坩埚静置15 ~ 20分钟,看表面是否还会有浮渣出现,把浮渣刮干净。经过这一道工序后,再看是否有必要加精炼剂。